【環球網報道 記者 關超】《朝日新聞》2月18日報道稱,安倍政權為擺脫通貨緊縮而提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統稱“安倍經濟學”。曾對此寄予厚望的人們如今怕是要體驗一把失望的滋味了。
  報道稱,該政策實行至今,通過金融和財政領域加大投資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,但如此做法終究不是長久之計。擺脫通貨緊縮需要物價上漲,為此,日本銀行實施了空前的金融寬鬆政策和日元貶值措施,也的確帶來了出口產業的收益好轉和股市上漲。然而,不是單純讓物價上漲就可以。
  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不安得到緩解後,消費和設備投資均會恢復,總體需求旺盛。本來應該遵循這一規律實現物價上漲,但正如實際工資減少所展示的那樣,現實情況並非如此。這正是問題所在。
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末公佈的世界經濟預測指出,“日本主要通過財政刺激政策和出口實現經濟增長,但日本需要轉變成依靠消費和設備投資來牽引”。該預測還提到“日本需要在保證複蘇不減速的情況下實現財政重建,但這卻是一個長期的難題”,對今後日本經濟增長中可能出現的停滯表示擔憂。
  實際上,IMF預測今年的日本經濟實際增長率為1.7%,而明年則下降為1.0%。也就是說預測認為,就算5.5萬億日元的補充預算能抵禦今年4月後消費稅增稅所帶來的不景氣,此後的經濟增長還是可能出現停滯。
  甚至安倍經濟學的擁護者中也開始出現質疑聲音,“如不通過大規模公共事業和放寬限制等繼續追加刺激政策的話,經濟將無法實現複蘇。”如果明年秋天,安倍首相將消費稅率提高到10%的話,可以預見,在野黨和經濟界人士肯定會再次要求實施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,如公共事業投資等。
  然而,強化就業和社會福利、以擺脫核電為中心的能源政策轉換等才是根本性政策。把這些治本之策放在一邊,單純依靠日銀的金融寬鬆和財政上揮霍“散財”無法實現經濟重生。就算繼續追加放寬限制等對策,最終怕也只是以重現小泉政權時的“無實感經濟複蘇”狀態而告終。
  《朝日新聞》還指出,外交層面上與中韓兩國的交惡也為日本經濟的前景籠上了陰影。若因參拜靖國神社而招致美國“失望”的狀態持續下去的話,政治將成為經濟的絆腳石。最終受苦的,還是老百姓。  (原標題:日媒:安倍經濟學捨本逐末或將令經濟停滯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j73sjvyf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